自 2019 年以来,作为申请流程的一部分,申请美国签证的人必须向美国政府登记其社交媒体所有帐户,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抖音、脸书、推特、whatsapp及IG等。该政策生效后不久,两家经常与非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其他国际伙伴合作的美国纪录片组织起诉了美国国务院,以美国第一修正案和其他理由质疑该规则,并且援引“法庭之友基金”于2020年在Doc Society诉Pompeo一案中向地方法院提交的证词,认为即使是公开的社交媒体资讯也会涉及言论自由和个人隐私——可惜,这次诉讼(Doc Society诉Blinken案)被联邦法官驳回了。
原告在起诉书中称,该登记要求侵犯了其美国和非美国会员及合作伙伴的表达权和结社权,而且被迫同意:知道自己的社交媒体帖子将被梳理会导致人们进行自我审查。此外,该规定剥夺了签证申请人匿名言论和私人结社的权利。但地区法院驳回了原告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论点,并以偏见驳回了诉讼——意味着原告无法修改他们的申诉。
地区法院承认,美国公民有权从非美国人那里获取资讯和想法,并与非美国人自由交往。但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论点,即登记要求阻止他们这样做,因为该规则对潜在赴美游客的社交媒体活动产生了寒蝉效应。法院认为原告的申诉缺乏具体性,并指出,“这些指控未能确定任何人希望、但无法听到的特定言论实例。”
法院还驳回了原告关于外国签证申请人在最初从国外申请签证时享有宪法第一修正案权利的论点。尽管法院承认目前在美国的非公民的第一修正案权利,这些非公民因将来可能需要签证续签而限制其在网上言论,但法院认为联邦政府的移民监管应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
2019年5月生效的“社交媒体账号登记规则”要求美国签证申请人披露过去五年的所有社交媒体记录,包括曾用名(含所有假名)帐户,签证申请人被要求披露其个人资讯,包括他们的工作、旅行和家庭史。该政策始于特朗普执政期间,但此政策并没有随着特朗普卸任而终止,在拜登总统执政期间继续延续。美国国务院称每年有1470万签证申请人会受到该政策的影响。
在美国政府提出驳回诉讼的动议后,我们向地方法院了解了案情摘要,纵观整个案情简报,社交媒体账号登记规则确实侵犯了个人隐私,并抑制了签证申请人及其社交网路中的人(包括美国人)的言论自由和结社,尽管该规定仅针对公开信息。但受影响的社交媒体用户数量惊人,以及他们在社交媒体帐户上有意无意地公开分享的大量个人资讯,这点将被进一步放大。
社交媒体资料描绘了用户个人生活的极其详细的画面。通过监控申请人的社交媒体资料,美国政府可以获得在签证申请过程中无法获得的资讯。例如,签证申请人不需要披露他们的政治观点。然而,申请人可能会选择在他们的社交媒体资料上发布他们的信仰。那些试图隐藏此类资讯的人仍可能会因其他用户的交叉评论和标签而暴露。由于社交媒体网路的复杂交互,事实表明,即使用户没有明确分享有关用户的个人资讯(例如性取向及政治观点),也可以可靠地推断出该资讯。尽管领事官员可能会被指示需要忽略这些资讯,但普遍担忧会影响他们心中的决定并非没有道理。
正如其他用户的线上活动可以泄露有关签证申请人的资讯一样,签证申请人的线上活动也可以泄露有关其他用户(包括美国人)的资讯。例如,如果签证申请人在资讯分享时中标记另一位用户或在政治集会上发布自己和另一位用户的照片,签证官员可以正确地推断另一位用户与申请人有相同的政治信仰。事实上,大量科学研究表明,仅根据那些使用任何形式的社交媒体的人共用的个人资讯和联系人列表,就可以准确地预测那些不使用任何形式的社交媒体的人的个人资讯。因此,美国政府对签证申请人社交媒体资料的监控有利于对数千万甚至数亿人的监控。
由于社交媒体用户在其公共社交媒体资料中拥有隐私利益,美国政府对数字内容的监视可能会影响言论自由。如果签证申请人知道美国政府可以从他们的个人资料中收集大量有关个人资讯,或者他们的匿名或假名帐户可以与他们的现实世界身份相关联,他们将倾向于进行自我审查。许多人可能会减少或改变他们的线上行为,甚至完全脱离社交媒体。重要的是,由于社交媒体的相互关联性,这些寒蝉效应会延伸到签证申请人社交网路中的人,包括美国人自身。
令人讽刺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些潜在的影响。调查发现,62%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知道美国政府正在进行线上监控,他们就不太可能“在网上谈论或撰写某些话题”。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也指出,在了解斯诺登揭露的线上监控计画的受访者中,至少有34%用户已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资讯不被美国政府发现,包括减少使用社交媒体、卸载某些应用程式、 避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某些术语。
有些人会认为,有关签证申请人可以简单地将他们的帐户设置为私人帐户,选择性与指定公众分享他们的个人资讯就可以,包括姓名、位置、照片、关系、兴趣和观点——但只要其他相关的人无意这样做,还是引起关联推断。
鉴于在平台内和跨平台隐私设置相关的困难以及隐私设置经常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的事实,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许多用户发布他们分享的个人资讯比他们想像的要多。此外,一些申请人可能担心将其帐户设置为私人会对他们申请美国签证产生负面影响。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匿名或假名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可能不愿意最大化他们的隐私设置,因为他们使用平台的特定目的就是要接触大量受众。
社交媒体账号的登记规则涉及的广泛范围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寒蝉效应,该要求允许美国政府在申请流程结束后继续监视签证申请人的社交媒体资料。从这些个人资料中获得的个人资讯也可以被收集并存储在美国政府资料库中长达数十年。且这些资讯还可以与其它国家政府实体、当前和未来的雇主以及其他第三方共用。因此,社交媒体用户可能会严重限制或改变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保密不应成为隐私的先决条件——美国政府对明显超出签证申请流程范围的个人资讯进行审查和收集,会对签证申请人及其社交媒体伙伴(包括美国人)造成不必要的寒蝉效应。
相关团体对裁决表示失望,不出意料的话会向华盛顿特区巡回法院提出上诉,根据巡回法院以往对维护宪法权利的相关裁决,相信华盛顿特区巡回法院大概率会驳回美国政府要求驳回此案的动议,并最终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以违宪为由推翻签证登记要求。
具体案情可参详法院裁决:https://knightcolumbia.org/documents/mm7x4rxkme